闻鸡起舞,商机无限
早些时候,酒业老前辈王秋芳老曾撰文称时下葡萄酒业进入了一个“调整期”。然而到底应该怎么个调整,调整到一个什么样子才算进入发展期,王老亦并无指点迷津。张裕忙着MBO,众人争当企业的主人翁;长城的三家以及被买断的品牌依然明争暗斗了无终期,还添上数不清的各色“长城”公然仿冒闹腾;新天则四处联姻作新生活新尝试状以期熬的更长一些;梁氏当然思壮士断臂泣血扪心,三年争第一的豪言再也无人提起……再回首,似乎称作“迷茫期”更为贴近实际。盼来年,清醒之间能更有长进。
一,关税降低和市场放大
2005年的中国海关关税将大幅调低是被媒体最多提及的话题,而其实这并不是促使进口葡萄酒有较高增长幅度的主因。因为降低的只是“关税”,目前海关执行的综合税率中的增值税、高消费税等国家并没有承诺也将随关税同步调低,因此进口企业实际支出的税赋幅度下降并不会如现象的那么多;今年各地进口葡萄酒数量的超前大幅度增长也可以印证这一点。
而主因则只能从市场上找。今年的市场总销量还没有确定的数字,但可以肯定的是并不会比去年又太高的增长。那么我们可以推论出增加的进口葡萄酒部分填补的是半汁酒禁售、劣质酒难售、经营不善者退市造成的空缺。这一点上,本土企业严重失分。
葡萄酒市场在中国本土其实是有着完全不同的两个市场细分,大众化、低价位的简单品和风格鲜明、文化含量高、价位中高档的等级品。理论上简单品的优势应该属于本土企业,原料渠道直接、酿造技术不复杂、中间成本低。可是这一拨高潮中基本进来的却是直接与本土简单品竞争的占大多数,论酒质,本土产品没能均衡地跟上;拚价格,国际资本实力雄厚;铺网络,强龙没压过地头蛇的原因决不是地头蛇的强悍。
这样的趋势在2005年会有进一步的加强,如果本土企业不能扎扎实实地在原料、采购、酿造、物流、推广、销售、服务等全环节上努力提高、稳定、步步死守,那么将在这基础市场上失去立足之地。
二,国际主流和本土花样
叫狼来了已经很多年,但至今真正的国际酒业主流并没有直接地成规模地进入本土市场。目前国内主要的葡萄酒企业其实都或多或少地与国际酒企、资本有或明或暗的合作、融汇。但骨子里却都是同床异梦,各自想的不是一回事。那么我们要想预测市场发展的趋势,就一定不要忘了从其载体的本质上找原因。国际主流市场中各色优异的等级品占了一块不小的空间,但其赖以生存的基础是高蛋白、高脂肪、强单宁酸的均衡饮食结构,和强烈人文主义色彩的西方酒文化;可是这两点在中国目前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对接差异。随着社会的逐步国际开放融合和饮食习惯的变化,中国也会在其细分市场层面呈现越来越好的接受度;但这个时间将是漫长的,过程将是渐变的。国际主流企业集团有其庞大的国际市场支撑,足以应付中国市场的投入;而本土企业在其间是否熬得过去?并且作为载体的产品,本土企业在等级品中还存在着不小的品质差异。能在评比中获奖和具有稳定的规模商品提供能力是两码事。
面对巨大的市场压力,不少本土企业却仍在热衷于玩些没有根底的花样。争抢解佰纳,至今没完没了;各写标准,底线盖过了高峰;兼并整合,低素质繁殖产生的仍是低能儿;长城不错,一窝蜂冒出一大片仿冒和类似品;要过新生活,利乐包KV款轮番上场;半汁下课,“冰酒”“果酒”粉墨登场……须知这些玩感念的勾当,并不能增强企业自身的竞争实力,更使得企业失却了明确的努力发展方向;在新的更深层面上的竞争中丧失赖以生存的机会和空间。
三,中间环节和商机活力
在向纵深发展的国际大市场和中国市场的融汇中,值得我们关注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中间环节---市场营销环节。在葡萄酒这个典型的以消费需求为引导的商品市场里,市场营销环节其作为整个市场链中的主导环节作用正被越来越凸现出来。这是国际主流或本土企业都绕不过去的必经环节,也是目前市场现状中的瓶颈环节、薄弱环节。找到薄弱,也就找到了商机。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葡萄酒市场中最大的商机就在于市场营销这个主导的中心环节里。
第三方独立的区域营销商群体的蜕变、成形、崛起,终将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一肩挑两头重任。消费需求的信息释放和趋势通过它传递给生产酿造企业,适销对路的优质产品通过它广泛迅速适时地送到消费群体的手中。这中间的每一个细小过程都有着精耕细作的实施空间,商机也由此呈现。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无不具有两重性,因此展望来年,我们的决策者们要做的就是明确自身的市场定位,有所坚持有所放弃;大有大的难处,小有小的优点;持之以恒是竞争获胜的另一个要点。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