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生产经营 - 芙蓉王的得与失--兼论黄山的品牌突围

芙蓉王的得与失--兼论黄山的品牌突围

  “芙蓉王”创牌于1994年,1995年产销量达1863箱,1996年猛增至1.07万箱,1997年增长到1.97万箱,1998年上升到3.16万箱,1999年达到4.87万箱,2000年更上一层楼增长到5.85万箱,2001年达10.4万箱。2002年“芙蓉王”商标被国家工商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我们认为,芙蓉王品牌还不能十分肯定地说成功,但毫无疑问已取得了辉煌的销售业绩。分析芙蓉王的有所成就,首先在于历史机遇。90年代初以邓公南巡讲话为标志,我国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进入新的时期,国内高端卷烟市场出现巨大商机,常德烟厂敏锐地觉察到并抓住了这一巨大商机,当时,在全国品牌中,中华卷烟零售价超过每包30元,而“红塔山”居于10元档次的领先品牌的地位。如果消费者觉得“红塔山”卷烟不能满足其道具的要求,而消费“中华”腰包里面还没有那么鼓,消费者就产生了20元档次的卷烟需求。 “芙蓉王”觉察到这种以价格为序列的消费空当,率先填补了中华的市场空白和下限市场,细分出一个20元档次的梯子,就第一个占据了它(同一历史时期出现的黄山将价格定位在10—15元段上也获得了成功)。

一、芙蓉王品牌策略的路径分析

  1、技术领先的品牌战略

  芙蓉王在市场上打响之后,国内卷烟市场出现了大量的称王称霸者。面对众多的市场跟随者,常烟厂采用了技术领先的品牌战略,为了不断提高科技含量,他们选择了走国际化道路,从英国、德国请来烟草技术专家为“芙蓉王”品质的提升出谋划策。根据专家的建议,常烟不惜重金从津巴布韦、巴西、加拿大等国进口高档烟叶作为以云贵烟叶为主料的配料,巧妙使用国际知名香精,更加突出烟香的自然。与此同时,工厂的科研人员在烟叶醇化、微生物技术、降焦工程、梅拉德反应、防伪技术等多个课题上展开深化探索,并相继取得突破。新工艺、新技术的广泛运用,为“芙蓉王”源源不断地注入科技含量。

  在产品创新上,常烟人一路奔跑,从最初的“芙蓉王”到蓝“芙蓉王”,再到软包蓝“芙蓉王”,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创新,产品的持续创新有力保持了芙蓉王的高端形象。

  2、市场为本的营销策略

  常烟深信“市场为本”,并以“市场无小事,市场上再小的事也是企业的大事”作为全厂的格言。众所周知,在专卖体制下的卷烟营销是“带着镣铐跳舞”,长期陷在庸俗的酒肉关系营销之中,常烟则首先在营销队伍上进行文化知识水平的提升,在全厂范围内挑选300多名优秀人才组成新的营销大军,并率先推行末位淘汰制。在营销策略上,随着西北、华北、东北市场的成功开拓,他们采用办事处运作这样的市场化营销组织,在全国建立了8个办事处、32个工作组、47个片区。通过抓住重点消费市场迅速使产品走向了全国,“芙蓉”系列品牌的销售已发展到了除台湾以外的所有省份,“芙蓉王”品牌已进入中国96%的省会城市,已占领全国660个重点城市的76%。在地区封锁十分严重的卷烟市场充分发挥了营销的效能。

  3、在品牌定位上走了弯路

  常烟人在对湖湘文化进行深入挖掘、萃取、升华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当时社会涌动着的渴望成功的心态,率先提出直接瞄准高端市场需求的定位体系,引领成功理念,以“创造无限,体验成功”的口号诠释品牌文化,并且通过长期一致的传播手段,让“成功”的品牌理念深入人心。在包装设计上着重体现人性化、特质化和个性化,进一步显现出“高贵、典雅”的王者风范。

  定位于“成功”,最早是成功的。八年来“芙蓉王”一直在解释成功人士,这个当年精品大战的胜出者一直还喋喋不休地维持着王者风范。但“成功”的市场定位很容易被模仿,在随后几年内风起云起的面向成功人士的高档卷烟品牌中,几乎都在向所谓的“成功”人士抛眉眼,从利群、大红鹰、江山、娇子等品牌中都不难见到“成功”定位的影子。

  在这种背景下,芙蓉王出现了“一‘王’情深”的广告语,这个广告语颇让人感到莫名其妙、不知所云。好在常烟人很快发现了问题,目前的“传递价值,成就你我”似乎找到了一些感觉,回归到品牌定位的正道上。

  4、在品牌传播上有些找不着北

  与白沙清晰的整合传播不同,芙蓉王在传播上没有给消费者留下清晰而统一的印象,虽然芙蓉王也以大手笔、大动作频频亮相。因为在传播上它做了狐狸而不是刺猬。一会冠名城运会、全国钓鱼比赛、女子羽毛球团体赛,一会独家冠名《入世中国》、《超级英雄》、《快乐大本营》,等等,从中难以看出有清晰的逻辑路径,也难以看出整合传播的效力。虽然芙蓉王的广告遍布全国,但无疑是紊乱的,有些找不着北。



二、对黄山的启示与借鉴

  品味着“一品黄山、天高云淡”的意境,遥想黄山当年的辉煌,令人不甚唏嘘!黄山与芙蓉王一样,可以说,是有所成就的品牌,但离成功还有距离,而且,目前的芙蓉王在品牌力上要远远强于黄山。

  根据品牌定位理论,定位有三种基本方法:抢先位、靠位子、挤位子。大红鹰、芙蓉王、黄山在九十年代中期的成功,无疑是“抢先位”的成功(中南海可以说是靠位子的成功)。“抢先位”的成功并不能保证持续成功,事实上,芙蓉王后来也走了弯路,黄山也走了弯路,兹举几例:

  1、产品线拓展问题。仅从部分零售终端的走访来看,黄山就有8个品种,零售价从4元到30元,这是不多见的。产品线的过分拓展增加了品牌与消费者的沟通成本,甚至无法达成沟通,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黄山的品牌健康。

  2、品牌规划问题。品牌行为是一个长期的战略性行为,决不是简单的随机行为,对于资源还不太丰富的国内企业来说,缜密的品牌规划显得十分重要。从黄山多年的品牌活动中没看出有很强的规划性,在操作手法上也没有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广告语除外),它没有成为简单而智慧的刺猬。

  3、品牌深度问题。品牌是一个有广度与深度的立体思维模型。“一品黄山,天高云淡”早于“鹤舞白沙,我心飞翔”,但是没有像白沙那样将品牌内涵与企业理念、品牌形象与企业形象有机地整合与提升,消费者对广告语的印象深刻但对企业、对品牌并没有留下印象和好感。记得有一段时间曾有“美的经营”之说,应当说,这一经营理念与黄山的品牌内涵、与“天高云淡”的优美境界有相当的契合性,可惜的是后来“美的经营”的声音因人事变动而中断(这种现象在国有企业很是常见),“一品黄山,天高云淡”就一直停留在广告语层面而没有获得提升。

  4、品牌传播问题。“一品黄山、天高云淡”的广告语以其短小简洁、意境悠远获得了业界的一致好评,成为行业内为数不多的经典之一,但消费者对黄山的品牌认知主要就是基于广告语所带来的自然联想,多年的形象推广只起到名称上的重复记忆作用,品牌的个性较为模糊,对目标消费群的内在影响不够。

  总之,对黄山我们可以用“卓越的广告,空洞的品牌”来形容,这极大地打击了黄山高端消费者的积极性,影响了黄山品牌与竞争对手品牌展开更高层面竞争的机会。这也是我们要比较芙蓉王与黄山的主要原因。

  比较黄山的品牌弯路与芙蓉王的品牌弯路,我们发现是很有相似之处的,各有明显的领先点,芙蓉王的领先点是技术,黄山的领先点是广告诉求;各有明显的缺点,芙蓉王在广告传播上一直没有找到突破点,而黄山的产品线拓展过长;同时,两者在品牌内涵上都没有进行深度挖掘,有品牌影响但缺品牌个性;两者都具备较好的品牌基础,具有很快由品牌狐狸转变成品牌刺猬的条件。

  当然,黄山也拥有着较好的品牌资源和品牌基础。根据安徽省城调队《2001年安徽省卷烟消费者情况综合研究报告》,黄山在省内的品牌知名度位居第一,达30.46%,忠诚度位居第二,达12%,广告认知率高达43.75%,上柜率高达78.22%,最重要的是,消费者认为黄山:“最能代表与象征安徽形象”。同时,黄山作为世界级的风景名胜,承载着丰富的内涵和想象空间,因此,黄山作为卷烟品牌的提升空间也很大。

  在工商分离后的大品牌建设背景下,黄山显然需要整合现有品牌资源,实施全力的品牌突围,由地域向全国突围,由抽象向具象突围,由过去向未来突围。这需要思考和解决:品牌突围的引爆点在哪里?品牌与重度消费者的精神共识在何处?品牌与国内外消费者交流的语言在哪里?“黄山”标识与品牌内涵的拓展、升华之间如何关联?在未来五到十年内黄山在中国卷烟品牌格局中要占据怎样的位置?等等。

  黄山一直在优秀的曲径中徘徊,如今,是向卓越进行跨越的时候了!因为,烟草行业体制改革的号角已经由安徽烟草率先吹响。

  王武伟,金鹃营销管理咨询公司项目总监,长期从事烟草行业研究和烟草项目咨询服务,欢迎与本文作者交流观点,联系电话:13966651665,E-mail:[email protected]

生产经营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生产经营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