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之后重新思考民族工业
合资门坎上的民族工业
前几年,外国一来投资,往往就涉及到民族工业的问题,而最后的结果往往是我们自己很被动。
比如当年北京的牡丹彩电,牡丹在全国也是曾经排到前三、四名的企业,后来松下想要合资,他们提出一大堆条件,松下接受不了,后来就跑到天津、山东去和别人合资去了。当时和牡丹竞争的很多二流、三流的彩电厂在几年中先后走了合资的道路,结果牡丹呢,咱们这个曾经名列前茅的企业,现在几乎已经销声匿迹了。
民族工业的核心是产品还是资本?
北京的燕京啤酒也鼓吹自己是民族工业。那么究竟什么是民族工业?如果说产品和技术是民族的才算民族工业,那燕京啤酒怎么能算是民族工业呢,啤酒是外来货、舶来品,根本不是中国人自己的东西。如果说资本是民族的就是民族工业,这个倒还讲得通,但是北京燕京啤酒后来和北京控股一块儿在香港上市,80%的股权是境外的,更谈不上是民族工业了。
民族工业是保护出来的吗?
很多企业在用这种方法鼓吹自己,好象自己是在为民族争光,但实际上,这种说法对于我们的国家在新一轮的竞争中没有意义。国家的发展,要落实到实干上来,要实事求是,而不是整天空谈民族工业,保护这个,保护那个,结果都没保护住。不信你们看,凡是喊得最凶的要保护的,今后都保护不了。
我对汽车工业一直是持批评态度的,汽车工业保护了这么多年,怎么到现在入世以后,咱们的汽车还是挺不起腰杆,已经保护了这么多年,究竟还要保护到什么程度、还要保护到哪年。
为什么不保护民族消费者?
当大家都在叫嚷保护民族工业时,却没有人说要保护民族消费者。就是因为保护了所谓民族工业,我们的消费者不得不要拿出2倍、3倍于国外的价钱买汽车,而我们的收入只是人家的几分之一、十几分之一。凭什么这些所谓民族工业的利益是民族利益,而我们消费者的利益就不是民族利益呢?难道我们13亿消费者不是民族吗?
跨国公司的国籍越来越淡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国公司在全球设置经营网络,在全球发展,全球经营,跨国公司的国籍越来越淡化。
比如,我们的手机,现在用得最多的可能是诺基亚,不知大家是否知道,诺基亚在芬兰的销售额,占它在全球的销售额的多少?在诺基亚的全球市场里,第一是美国,第二中国,将来中国有可能超过美国排第一,而它的母国芬兰市场只排在它全球市场的第九位,所以,诺基亚绝对不愿意强调它自己是一个芬兰公司。它的一位副总裁有一次开玩笑说,我希望有一天,中国人到了芬兰,看到芬兰有一个大牌子,芬兰诺基亚,中国人会发出疑问:诺基亚是中国的,怎么变成芬兰的了?他希望中国人认为诺基亚公司是中国公司,而不是芬兰公司。
我经常对一些外国公司进行各类调查,有一次在宝洁公司,公司的CEO是荷兰人,我说“你们美国宝洁公司怎么怎么样”,他说,“我们宝洁不是美国公司,我们是国际公司。”
政府对企业国籍的看法在变化
不仅跨国公司的观念在变化,政府的观念也在变化。
过去一国政府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指标是国民生产总值,也就是GNP,指一个国家全部国民创造的价值。但现在呢,大家已经不再用GNP,而是用GDP这个指标,也就是国内生产总值。所谓中国的GDP就是指在中国国内的所有企业所创造的价值,不光是中国自己的企业,也包括外资企业在中国创造的产值,中国国家统计总局早就这么做了,像宝洁中国公司、大众中国公司的生产总值,全部计算在中国的GDP里面。
从GNP到GDP,一个鲜明的区别就是,不再强调企业的国籍。
比如2001年,摩托罗拉中国公司给中国交了多少税呢?49亿人民币。在中国这么多的企业当中,除了石油、电信、烟草等几个特大型企业之外,作为一家单独的公司,能给国家交49亿税的,很少。中国去年税收一共13000亿人民币,也就是说,全国只要有260家这样的企业,咱们的税就够了。
这些公司在我们国家为我们创造就业,给我们的国家交税,在我们国家转让技术,在过去,这样的公司被理解为外国公司,实际上是不对的,这是咱们中国的公司。现在国内的合资公司越来越多,我们对跨国公司的观念应当要改变,需要把原来强调的民族工业的概念,往全球化方向去发展、去考虑了。
发展新工业,而不是保护民族工业
马克思在1848年的《共产党宣言》中写道: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而且每天都在被消灭,他们被新的工业排挤掉了,新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生命攸关的问题。那么,什么是马克思讲的新工业呢?这些新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他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供世界各地消费。欧美强国的发展,也就是在自己的民族工业不断消灭的过程中,不断发展他们的新工业而发展起来。
从这个话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对于一个文明民族生死攸关的,不是如何保存古老的民族工业,而是如何发展和振兴新工业。在这样一个时代,你就是保留了你所谓的民族工业,如果没有新工业的话,你这个民族同样面临生死攸关的抉择。而什么是当今时代的新工业呢?就是用来自全球的技术和人才,对来自全球的原料进行加工,面向全球市场的工业,这也就是中国在全球化时代所必须选择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