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生产经营 - 李超人失去号召力了吗?

李超人失去号召力了吗?

回忆一下当年TOM.com上市的火暴场面。2000年2月18日,TOM.com在香港公开招股,只为李嘉诚三个字,香港万人空巷排队认购,超额认购669倍,冻结资金509亿港元,首日挂牌就飚升了335%。

  时间指向2004年3月11日。TOM Online(HK 8282)在香港联交所第一天挂牌就跌破了招股价。TOM Online的招股价是1.5港元,首日收盘于1.4港元,跌了6.7%。

  不由让人大吃一惊。自去年12月以来的香港新股热潮中,中国人寿、长城汽车、紫金矿业、绿色食品……几乎每场IPO都大获成功,“新股必升”已然被市场奉为黄金定律。然而,挟“李嘉诚效应”和“互联网复苏”两大法宝汹汹而来的TOM Online如此糟糕的表现,在欢快的市场氛围里显得格外突兀。

  接连一长串企业在香港资本市场成功上市的热烈乐章就此划上了休止符。

  不少追捧李嘉诚光环的投资者大失所望。3月12日,英国Financial Times以头条报道:“新公司股价潜水,影响李嘉诚名声”。TOM集团上上下下一团紧张,集团CEO王发言:外界把李嘉诚的名誉与TOM股价下跌扯上关系,令他感到痛心,并为李嘉诚抱不平。

  3月16日,李嘉诚旗下的另一家上市公司中联系统(HK 0757)以0.630港元收盘,与0.90港元的招股价相比,已经缩水三成,数百名散户和机构投资者遭受了重大打击。

  两个月前,和记黄埔把名下的香港固话业务注入中联系统,后者发行价值39亿港元的新股以及32亿港元的可转换债券支付这次收购交易,该交易使李嘉诚的企业集团获利13亿港元。此举引发了巨大争议。1月30日,港交所董事、证监会股东权益小组及收购合并小组成员大卫·韦伯严厉批评了这项交易,并称这暴露了现行上市规则的漏洞。

  在香港工商界,“李超人”的名字几乎和丰厚的股市收益等同起来。成千上万的香港散户支持李嘉诚的大多数企业,因为他们相信,李嘉诚投资的企业总能赚得丰厚利润。

  但是,分析师说,中联系统引发的争议和TOM Online的表现将削弱超人先生在香港成千上万散户中享有的崇高地位。

  “李超人”并非浪得虚名。在一些投资者看来,李嘉诚在香港金融市场呼风唤雨的能力就像一位点石成金的白袍大法师。香港人对李嘉诚的崇拜几乎达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在他们心目中,李嘉诚就是成功的化身,他拥有战胜一切困难的秘诀。

  过去的40多年,李嘉诚频频上演大手笔,且每战必胜。1960年代中期,香港地产陷入低潮,李看准时机大举入市,此后30年中吃足了香港房地产的高额利润;1979年,李收购和黄进入港口运输业,积极参与基建项目,从而分享了全球经济增长、特别是中国经济近20年高速成长的红利;1993年,李嘉诚再购入英国移动电话公司Rabbit,后易名为Orange,6年后出售Orange49.1%股权,获利146亿美元。

  过去10年中,李嘉诚的长江实业股票的年平均回报率为16%,和记黄埔为20%。

  但是,在传统商业领域中成功树立的“超人”声望,却在互联网、电信、传媒、医药等新经济领域逐渐失去魔力。TOM Online和中联系统并不是使“李超人”威名受损的全部项目。当初,TOM.com(现名 TOM集团)和长江生命科技的IPO都凭借造概念大获成功,但这两个项目的盈利能力并不出色,未能为投资者带来很多收益。

  “认为李嘉诚名下的公司就一定不会输,这是错误的。”凯基证券联席董事邝文彬对《环球企业家》说,“目前,投资环境比较审慎,投资者需要看到实在的盈利模式和盈利记录,对TOM Online这类‘憧憬’股票,热情不会很高。投资者基本上都是短线操作的思路。”

  TOM Online是由TOM.com中分拆出的互联网业务组成的,现成为重组后的TOM集团旗下的互联网子公司。从TOM Online的招股书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这家公司没有盈利记录,定位和盈利模式都不是很清楚,业务本身没有特别吸引人之处,而且面临的市场竞争特别激烈。TOM Online的定价并不低,约38倍的历史市盈率(以招股价1.5元计),招股价约为每股有形资产净值的4.05倍。

  瑞银华宝执行董事张化桥对香港市场近来的一些变化表示忧虑:与一年前相比,近几周的IPO显得急功近利:上市公司定价越来越高,投资银行越来越激进。“桌子上的钱都拿光了,基金经理还赚什么?”张化桥的判断是,投资者在2004年“赚钱不容易,亏钱很容易”。

  香港市场将进入一个没有超人的时代吗?

  李嘉诚一向珍视自己在投资者中的口碑。4年前,TOM.com公开招股曾导致香港出现交通阻碍、商铺经营混乱的局面。据说,李嘉诚因之大为感动,以至于流着泪对周凯旋说:“这个公司一定要做好。”

  现在,李嘉诚要想打一场名誉保卫战,短期内消除市场上的负面看法并不容易,当务之急是消除他在投资者心目中业已产生的坏印象:他正在利用超人的概念从股市里套取更多的资金。李先生应该为急功近利的香港金融市场树立一个正面的榜样。

  “一定要做好”——这无疑是巨大的挑战。李超人在新经济领域的扩张脚步不会放缓,但是,或许他该更加谨慎行事,把企业做到有实际的盈利能力,再推向资本市场。

  只因为是李超人的公司,明知这是一只“亏损股票”,仍对其追捧有加——这样的神话时代也许真的一去不返了。

    原载:《环球企业家》2004年四月 总第97期

上一篇:令出必行
下一篇:梦超GOOGLE
生产经营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生产经营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