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生产经营 - 李东生VS万明坚 TCL路归何处?

李东生VS万明坚 TCL路归何处?

  TCL富于想像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可望在近期全面实现。

  记者了解到的情况是,TCL集团在上海交易所上市即将破题,其难点在于对国有资产的定位并非证监会的审批。目前TCL集团已通过财政部的“初审”,如果得到财政部的最终批复,TCL集团上市将正式到证监会排队。

  此时正是TCL集团上市的关键时刻,而前段时间风传的“财务风波”也使帮助TCL集团整合上市的财务工作小组从广州搬到了深圳。

  6月10日,在TCL通讯(000542)召开2002年度股东大会之际,该公司董事长万明坚(TCL集团董事)向记者证实:TCL集团上市问题已有了进一步的进展,但应以公布出来的信息为准。

  留下的难题是,这种创新性的上市途径及上市方式是否具有可行性?当地政府和TCL集团管理层如何分配股权?一个是分拆上市,“李老板”与“万总”说法不一,是否隐含着集团内部的意见分歧?TCL将在这种强大的扩张与矛盾张力之下走向何方?

业绩说话

  万明坚(TCL内部称为“万总”,与之对应的,李东生被称为“李老板”)在TCL集团的突起源自手机业务的辉煌。

  出生在四川宜宾的万明坚,1991年从成都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专业毕业,1994年加盟TCL集团。1999年3月,万明坚得到李东生的批准,开始率领TCL通讯设备公司涉足手机。

  万明坚起家人马不足,但他们信心十足并认为手机利润必将超过彩电。但在当时,李老板看好的是IT和网络,这样吴士宏在得到重用,掌管TCL信息产业部门。

  万明坚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设想。到了2001年底,TCL手机的营业收入达到30亿。以业绩的好坏来考核企业领军人物,在TCL执行得比较彻底。李东生从彩电成名并登上TCL董事长“宝座”,万明坚以同样的业绩曲线统领了通讯公司。同样的逻辑可以套在TCL每个产业领导人起落上。当然,TCL在人事安排下的一系列调整,背后是对当地政府的利润承诺。

  TCL在1993年进入电工领域,1998进入PC、软件领域,1999年进军手机,2000年进入空调领域。从总体上看,除手机外,TCL其他产品的利润都呈低迷状态。李老板因此转攻离子彩电市场并强行托市,但效果并不理想,之后便开始转向国际市场。

  集团多元化的业绩乏力,而手机却保持着持续增长。6月10日,万明坚表示,TCL通讯将在今年年底开始向高端的“操作系统”研发方面转型,并有可能在3年之内进入世界通信产业前五强。

  他同时指出,未来TCL通讯的发展将向新能源产业倾斜。作为移动通讯支柱产业之一的能源产业将有望成为TCL更大的利润增长点。

  但在集团层面,李东生并没有停止步伐——随“数码乐华”的诞生,TCL正式吞并乐华;而作为收购方出面的是TCL国际,这表明,TCL集团仍在尝试挽救缺乏核心业务的这家香港上市公司。



李东生与万明坚

  手机高利润增长的背后是掌握更多的话语权,TCL通信分拆移动上市的说法与TCL集团上市的说法在2002年末一并被抛出,而两者都是以手机业务为上市主体。近来双方特别是TCL通讯方面的突然转变,所有曾经热衷于TCL移动单独上市的相关人士都突然变得三缄其口。

  2002年,TCL集团实现利润15亿元,根据手机贡献的12亿利润和彩电贡献的5亿利润,合并应该有17亿元的利润,显然其中有2亿元的利润去填补其他企业的亏损。

  实际上,TCL集团旗下的另一家1999年在港上市的公司——TCL国际也在吃TCL移动电话的利润。尽管此前主业为彩电,2002年,TCL国际整体赢利的38%来自TCL移动。TCL国际下面有彩电业务和手机业务。如果2003年底,TCL集团有可能整体上市,同时TCL移动也单独上市,那么就会形成四家上市公司以同一单项业务为主要利润来源的局面。

  李东生曾公开承认“我们有51%的企业是亏损的”。这就意味着李东生只能寄望于手机业务持续保持旺盛的赢利能力,并快速拓展新的利润来源。李东生对外表示,集团上市是跨国公司的作为,是公开杜绝关联交易和暗箱操作的表现。

  就在2002年12月17日,刚任TCL通讯董事长的万明坚还在重庆透露,作为TCL集团最主要利润来源的TCL手机将在2003年包装运作上市,上市目的地首选香港或新加坡。“关于海外上市的操作情况正在商讨中,具体事宜不便透露,到2003年6月,上市的大致时间表就有望排定。”

  2002年12月24日,TCL通讯发布公告,公司第一大股东TCL集团将以每股5.0476元的价格,收购第三大股东——南方通信发展公司持有的13.83%法人股。收购完成后,TCL集团持有TCL通讯的股份比例将从41.43%上升到56.37%,成为绝对控股股东。

  6月10日,万明坚否认自己说过TCL移动海外上市的说法,但他表示:TCL通讯下一步仍将加大资本、运作的力度,用先进的融资手段促进公司的良性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是TCL通讯的股东大会,并且万的说法是经过全面考核的“定稿”,另一点是TCL集团上市有了可期望的信息,特别是政府部门的支持,在第二天,代表广东省的张德江还亲自带队视察TCL集团,这样的信息对TCL来说意义深远。

  另外一点便是“财务风波”的深刻烙印。而两公司上市之争实质是两领导人的话语权与利益之争。对于直言不讳的万明坚来说,拿手机和集团一块上市,所取得的利益远不如手机单独海外上市,在这样情况下,他谢绝李老板分给他的股权便是例证。然而TCL集团更多人士认为,李东生相对来讲具备了他人少有的人格魅力,也是李的人格魅力创造了今天的TCL。

  IT领域的一系列失误,使李东生从中悟出的道理:“开拓的新领域是不是原有产业的延伸至关重要,因为进入新领域是对企业原有能力的一次严峻的综合考验。”

  一开始,TCL手机投入1000万美元,第一年就赔了2000多万元人民币。但是李东生并没有让万明坚下台,而是容忍他继续探索,终于取得现在的成就。

  一位TCL集团内部人士认为,“没有万明坚,TCL手机业务可能做不起来,但是万明坚到了别的地方恐怕也做不好手机业务”。

  万成就了TCL移动,但是李成就了万。

  也许正因为如此,TCL集团整体上市可能最终取代TCL移动单独实现上市计划。



集团上市路归何处?

  被比喻为“登月”的“阿波罗计划”,难点在于国资问题,这也是TCL集团能否上市以及如何上市的难题。

  在TCL集团上市的问题上,得从李东生推进的管理层持股开始。从1997年改制开始,到2002年,TCL在这方面的工作已基本完成,并且管理层持股达到25%。

  关于这方面的增量分配指的是TCL与政府签订的授权经营协议:核定当时TCL的净资产为3亿多元,每年企业净资产回报率不得低于10%。之后,按增长率呈递增式奖励管理层股份。

  由于对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很敏感,当地政府和TCL集团对此很谨慎,特别是国家对国有资产进行明确管理之后,出于李东生对TCL集团10%的增长承诺又能让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因而这一方案才得到广泛认可。

  在每年净增长10%这个指挥棒的指引下,以李老板为首的TCL多元化或者其它方面的选择都是很自然的事,目的就是发展,也通过发展来解决一切难题。从TCL提供的数据来看,授权经营5年来,国有资产增值率达261.7%,去年实现销售收入319亿元。今年头5个月,销售收入、实现利润、出口分别比增35.82%、12.79%和45.42%。为此,6月11日,张德江称赞TCL创造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奇迹,走出了一条新型国有企业的创新发展之路。 

  按这样的比例来算,通过增量的分配以及股权认购,就不难明白,2002年,TCL集团公布的管理层持股在25%,加上员工的持股,有可能达到45%以上。

  至于其中股权的分配,至今仍是一个谜团。TCL集团更多员工的意见和想法也是,给多少是多少。这也是TCL集团为何要上市的原因。但TCL员工无法明白,这所谓“纸上财富”如何变成手中的现钞。

  一位TCL老员工对记者表示,起初他分得近2万股,到现在通过增资之后,他已经拥有近9万股。据他推算这种股分配是按一定比例进行的,一般的企业中层可能会比他好几倍,事业部经理可达10多倍,即在100万股左右。

  但其后,他表示,李老板的数目不清楚,但持股数不会少于10%。对于这样一位功臣来说,给更多的股份都不为过。

  然而,股权分配是如何分配的,这是个难题。当初是功臣后来因各方面的原因退下来的,比如吴士宏,后来者进入高层的,比如万明坚,这方面的股权又如何均衡。如果分配不均,势必对集团有很大的伤害。

  而这一层股权分配关系还只是停留在TCL集团里面,更大的难题是在集团与政府方面。如何权衡得失,特别是国资增值还是流失,这才是真正的难题。

  以中金公司为推荐商的TCL集团上市,想像力固然丰富。一个很好的想法便是“换股”,即由TCL集团向TCL通讯定向新发A股,TCL通讯的流通股股东转而持有新上市的TCL集团的股份。然而这种创新的想法是不是一种创新还有待有关部门的进一步落实。但从李老板多次表白来看,这种说法似乎已默认成为事实。

  目前,在控股子公司上市之后,集团整体再上市的不多,中石化是一个。然而,作为偏居南方的地方性企业,尤其在中国某种特定环境下,是无法和一个“国”字号的企业相提并论的。

  当然,TCL集团也具有相当多的相对优势。据记者获得的信息,类似于TCL集团整体上市的中国企业并不少,像康佳、春兰、联想等等,但都还未进入实质性的阶段,TCL集团无疑在这方面领先一步。

  李东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多次表示,无论是以何种方式上市,一定会把股东的利益放在首位。

  在这种情况之下,作为“老板”的李东生,目前主要精力放在国际市场的国际竞争力上,特别是引进国际战略者,意义深远。

  特别是通过集团上市可以使集团内R 各种难题和未知的潜在矛盾得以很好的解决,现在集团上下一致和当地政府合力推进集团上市便是很好的例证。

  在特定经济时期下,TCL集团未来的成长却不仅仅要看迈向国际步伐的深浅,还有待于人力资源的管理,特别是中高层管理的团结一致,这一点在TCL集团起家和成名时便是个好的说明。

  作为运作TCL集团成功上市的高手不仅仅是李东生,还有幕后的一批智囊团。作为一个个案,这在经济转型年代特别是如何定位于国资保值增值的落实上,TCL集团无疑是个经典的例子。推而广之,这对其它企业未来的发展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原文发表于《经济观察报》2003-06-16第113期

生产经营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生产经营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