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服装出口市场之形势
美国、日本、欧共体、香港是我国服装出口的主要市场,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据我国海关月报统计,1993年我国对这四个国家和地区的出口金额高达132亿美元,占我国服装出口总值的80%,分别为256114万美元、398211万美元、179235万美元、48657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81.8%、46.7%、40.4%、一35.1%。但由于世界经济的变化,这些国家的进口渠道的结构也相应发生了变化。
美国市场——美国是我国服装出口的第三大市场,我国服装无论在量或值上都居美国进口服装供应国之首。随着美国经济的复苏,美国成衣进口市场正温和增长,前景看好。零售市场明显好转,成衣进口市场也在缓慢增长,总的市场趋势比较乐观。增长较快的包括女衬衫、长裤、T恤衫、男衬衣、外套及男童服装。由于美国对加勒比海地区的优惠政策,随着“807”及“超级807”离岸装配计划的实施——用美国面料在美国裁剪,加工后向美国再出口,按增值部分缴纳关税——加勒比海地区国家的产量直追中国大陆和台湾,成为美国重要的服装进口来源地。但由于这些国家的生产大部分依赖于美国剪裁的布料进口再加工出口,实际上是将部分本应在美国本土加工销售的服装转到加勒比海地区国家进行加工。1994年美国本土自产自销服装的比例将由1993年的64%下降到58%,而拉美地区则由1993年的 t4%上:升到19%,而来自亚洲的份额仍保持在原有水平。因此,估计在近几年内,这些拉美新兴货源国还不会取代亚洲地区的重要地位。此外,美国解除对越南的禁运,会使越南对美服装出口有所增加,但由于包括大幅度削减关税的最惠国待遇在内的两国关系正常化,仍需相当一段时间,且越南服装工业的水平还较低,预计越南在近年对美出口不会有太大起色。但由于美国对来自中国服装的进一步设限,特别是对属于中国对美出口的传统产品——丝绸服装的配额限制,将使我国服装对美出口在数量上受较大的影响。
欧共体市场——我国是欧共体第二大货源国。1992年中国服装在金额上占欧共体进口服装的8.6%,在量上则达9.4%。
据分析,除英国已于1993年走出低谷外,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国内就业市场和消费需求仍全面紧缩,零售市场降价成风。法国高档西服1993年销售剧减26%,成衣业生产纷纷外移。
欧共体消费的服装70%为进口货,目前南欧国家从欧共体以外进口服装的比例还较低;北欧各国的大型服装店出售的成衣有64%来自欧共体以外的国家,其中丹麦进口服装的 13%来自中国。由于当地工资的不断上升,生产服装的成本越来越高,厂商们不得不到海外寻找生产基地,法国制衣业在国外加工再进口的半成品占进口量的10%。目前大约有一半的欧共体内纺织品和服装生产厂家在工资较低的国家设置生产基地,其中到东欧和北非设厂的最多。因为按欧共体规定,东欧和北非的服装可视为共同体内产品,除免交进口税外,衣服标签上还可以注明“欧共体境内制造”字样。因此,对欧共体市场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其现有配额生产高品质高档次的服装外,还可以在合适的地区和国家设厂生产,输往欧共体。
有迹象表明,欧洲的不景气已在谷底,其成衣市场于1995年开始将有明显复苏迹象,成衣市场逐渐扩充。受经济衰退期收入水平降低和服装个性化趋势的影响,现在一般消费者不再迷信名牌和昂贵的设计师品牌,根据经济衰退期间市场销售分析,预计未来欧洲休闲服(这里休闲服 CasuaI wear的上衣包括 polo/T— shirts,pullover,sweatpants,泳裤及连帽外衣等在内)将愈来愈受欢迎,特别是德国、法国、英国、意人利的休闲服需求强劲。据伦敦 Dntamonitor顾问公司预测,到1997年这四国休闲服需求将400多亿美元。
日本市场—— 日本市场潜力很大,且没有配额限制。但竞争激烈,亚洲的其他国家以其更廉价的生产成本成为中国服装的竞争对手。1993年由于日本自印尼进口量增加,使中国在日本男睡衣市场的进口比例有所下降,就是一个实例。
虽然日本国内经济仍在徘徊,国内成衣业不断萎缩,但其成衣进口形势却在增长。这主要是休闲服和较低档次服装需求增长所导致,而从意大利进口的高档服装的数量及价格则锐减,进口值1993年下降了24%,这也反映日本由内经济仍处于低潮。据日本化纤协会调查预测,日本成衣进口比例将逐年升高,其进口值将由1992年的24%增至1995年的29%,进口量则由1992年的23%升到59%,并继续呈增长势头。其中大部分是中国制造,预计到1995年中国服装约占其进口量的64%,进口值的55%。日本成衣进口比例上升的原因,除国内经济衰退、生产成本上升等因素外,国内消费者倾向于休闲化的消费心理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目前日本一方面国内制衣业规横不断缩小,另一方面中小型成衣厂商纷纷进人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设厂,日本著名的峻阜地区成衣厂几乎均先后将其国内部分或全部产能移往我国的上海以及江苏的南通、苏州等地,在当地雇佣的员工已达2万人,几乎与歧阜地区成衣业所雇佣的员工人数相当。这种趋势近期仍会上升。
日本国内消费结构的改变,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以及日元的升值,促使日本服装业进行改革,估计日本将利用其先进的管理方式、技术水平、设计力量和高科技的生产设备,结合海外的人力、物力资源,以亚洲为据点,将日本的服装业进一步推向国际化。
因此,对于我国来说,日本成衣市场仍将是最大、最有潜力、也是竞争最激烈的市场。
香港市场——香港本地服装产销呈淡,消费服装有限。我国服装出口香港主要是供其转口,1991年通过香港转口的中国服装已占香港出口服装的56%。香港服装出口除输英形势较好外,输欧共体、澳大利亚、加拿大继续衰退。虽然我国出口香港服装仍居首位,但由于美国、欧共体对中国纺织品和服装实行配额,迫使部分香港公司撤离大陆,不仅使香港遭受了很大的损失,也间接地影响了中国内地成衣的香港转口贸易,在近期输港服装将呈下降趋势。
综上所述,从国际四大市场的形势来看,世界服装市场有望低速增长。欧美市场对我设限,估计在数量上不会有大的突破,但可促使我国在继续争取优惠政策的同时,充分利用现有配额,提高产品档次和技术含量,并采取“曲线进攻”,开张更多更大的市场。而日本国内服装的萎缩和其服装业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对于提高我国技术、管理水平,扩大我国服装的出口,均大有益处。而香港1997年回归祖国,将使我国服装出口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因此,国际市场形势对我国服装出口虽然有不利的一面,但总的来说还是利大于弊,如能把握得当,还是有很大的潜力的。
另一方面,出口国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由于受惠于美国“807”和“超级807”计划,加勒比海地区成为美服装进口的主要来源地。1993年多米厄加服装销美增长16.6%,领先韩国而居第四位。到今年3月为止的一年中,多米尼加出口值达14亿美元,紧随其后的哥斯达黎加6.5亿美元、危地马拉5.47亿美元、洪都拉斯5.2亿美元、牙买加4.08亿美元。
亚洲服装出口新兴国家队伍也在不断地壮大,发展迅速。1992年泰国纺织和服装出口达46亿美元,印度服装出口达2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7%),菲律宾成衣出口20亿美元左右,孟加拉国服装出口2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3%),斯里兰卡10亿美元。另外,越南的服装虽然还谈不上规模,但发展很快,1993年出口日本196亿日元,比上年剧增74%,对美出口5亿美元,对欧共体出口达3.5亿美元。整个亚洲服装出口贸易呈增长态势。
各国在促销方面采取不同的手段。新加坡服装制造商纷纷在国外主要市场设立销售网点:巴基断坦和印度追求以民族服装赢得国外顾客;韩国则加速向新潮成衣挺进。
显然这些国家与我国相比,均有这方面或那方面的不足,在近期还不能赶上和取代我国在世界服装贸易中的重要地位。但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均在对内改善管理,加快技术改造速度,提高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等方面加大力气,对外不断寻找合作机会,不断开拓新市场,以其劳动力的优势、低成本的产品,吸引了不少的投资,将逐渐成为我国服装在国际市场上竞争性很强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