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镕基院长授课清华园
今年阳春三月,北京城草色青青,弱柳盈盈。我从草长莺飞的武昌珞珈山来到这里的清华园,有幸听到了朱教授授课。
触景生情忆当年
1994年3月30日上午9时许,朱镕基院长来到清华园,出席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成立十周年庆祝大会。可容纳上千人的清华大礼堂里座无虚席。大会在雄壮激昂的国歌声中开始,王大中校长和赵纯均副院长总结回顾了经管学院十年创业发展史,并明确地规划了朱镕基院长所提出的把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办成世界第一流的经管学院”的发展目标。北京大学教授、著名经济学家陈岱孙老先生充满深情地回顾了自1925年清华大学设立经济学系以来的风雨历程,希各位同仁“加倍努力,日进无疆”。
又是一阵长时间的热烈掌声之后,朱镕基院长开始演讲。只见他从容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边挥手向老师和同学们致意,边笑着走向讲台。他沉默了一会儿,会场顿时寂静下来。
“47年前,我第一次走进这座大礼堂,今天又来到这里,感慨很深!”这亲切的开场白给人一种久远的历史感,仿佛一下子使在场的青年学子变得深沉起来,看得出这位当年清华的高材生颇动真情:“这里没有什么变化,只是更黑了……”他环顾大礼堂一周接着说:“可能是由于窗户更暗了……”他把目光转向坐在主席台左侧的原清华大学校长、现国家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张孝文教授,笑着说:“我不知道张孝文同志是不是把钱用到了更应该用的地方去了?”他转过身来,接着又有所感叹:“现在办学也真不容易……”
朱镕基院长的一番话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颇得学子学长们的认同,引来一阵轻松的笑声和热烈的掌声,打破了会场肃静的气氛,楼上楼下,台上台下,顿时又活跃起来。
改革大业唤人材
要改革,就要有人才。谈到这一点,朱镕基院长似乎感受更深更切:“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培养了不少高级人才,出了副省长、副部长、大学教授,还有一大批企业家,今天返校参加院庆的就有80多位厂长、经理……”他停了片刻,似乎在思索什么,按着又说:“但是,中国经济管理人员素质还是普遍较差,有些主管人员连小学生都应该会算的帐都算不过来……”
为了说明培训人才对于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他又举例来阐述这个问题:“这次财税体制改革中就遇到了这样的事情。其实,有些问题非常简单,既不需要微积分,也不需要高等代数,只需要懂算术分配律就行了!比如说:A(B十C)=AB十AC,就这么简单的问题,你还得跟他讲,但有些人就是算不过来……所以,在中国搞改革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困难很大。”
近年来,我一直在从事财政和税收理论研究工作,特别关注中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发展动向和趋势,知道实行分税制有些阻力,并听说朱镕基副总理为此东奔西走,说服各路“诸侯”。我向来不听信传闻,但今天却很想知道个究竟。果然,朱镕基院长把话锋一转,谈到了正题:“去年为了推行财税体制改革,我亲自率领中央一些部委负责同志先后跑了十五个省市,去做说服工作,帐要一笔一笔地算,为此我掉了两点五公斤肉……”一阵风趣的笑声之后,他又说:“要都是清华经管学院的毕业生,事情就好办多了!”台下的掌声、热情似乎感染了朱院长,他半开玩笑半当真地对学生们说:“我出差到各地,经常碰到有人跟我握手,说是清华经济管理学院的毕业生,我听了很高兴。我觉得当这个院长比当副总理要强多了!”
谈笑风生话改革
看上去朱院长回到清华园,是“无官一身轻”,似乎是在授课,是在聊天,又似乎是在谈心,大有“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之意。谈到年初出台并正在积极推进的几项重大改革决策及进展情况,朱院长放得更开:“搞改革是要冒风险的,关键是要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现在的问题是非改革不可,不改革不行,不改革就没有稳定和发展。而要改革就有风险。”
他顿了会儿,接着又说:“拿税制改革来说,这是最不受欢迎的一种改革。日本为了改革消费税制度,倒了三个内阁;英国的撒切尔夫人也因设人头税而倒台;我也做了倒台的准备。但现在看来情况很好,没有出什么大问题,只是因为下面误解了改革意图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出了些小问题,也逐步得到解决。今年头两个月的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均有较大幅度增加,这主要依靠党的坚强领导和积极稳妥的改革措施。”
作为中国人民银行行长,谈起金融体制改革问题,朱院长当然有话可说。他谈到了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意义,例如,如何建立新的银行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如何建立新的金融市场秩序,如何处理难以收回的几千亿元银行贷款,等等。他还特别强调了去年中央所采取的宏观调控政策的意义和效果,认为“通货膨胀的压力”大于“失业的压力”,所以中央强调要抓好农业生产,并且要管理好“菜篮子工程”,开展物价大检查。因为粮食和农副产品的价格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活,而且特别明显,冲击力也大。他主张让一些领导不力、经营无方、管理混乱、产品无市场、严重亏损的企业破产,置之死地而后生。他还批评了有些严重亏损的企业利用银行贷款滥发奖金,企业领导不负责任,有些人借钱不还,换个地方还升官等不良现象。
关于股份制问题,朱镕基院长认为应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而不应成为企业滥集资的一种形式。现在有些企业领导人不是集中精力去搞好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而是干方百计想办法去搞股份化,结果盲目扩大生产规模,产品没有市场销路,造成大量浪费。朱镕基院长还分别介绍了外汇体制改革、投资体制改革和企业体制改革等重大决策的背景、实施情况及其发展趋势和目标。他认为,所有这些改革都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关,企业的事情办不好,其它的事情也就办不好。但是,企业体制改革又是一件很困难的工作。他还就此提出了一系列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理论问题,例如,什么是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具有哪些特征?等等。
有些经济学家认为有点通货膨胀并不可怕,而失业则是造成社会不稳定的一个主要根源。他们认为通货膨胀是人人都受影响,物价面前人人平等,因此不会有人闹事;而失业只涉及到一部分人的利益,这些人可能挺而走险,导致社会不安。针对上述观点,朱镕基院长发表了不同的看法。
朱院长认为,事实上失业问题早已存在,而且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发展,有些企业会破产倒闭,会产生新的失业现象。他认为,处理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建立和完善社会就业保障制度,决不能为了保证充分就业而去盲目发展生产。如果乱铺摊子,不计工本,不讲效益,盲目上马开工,工作是有了,但是产品卖不掉,最后还是发不出工资,还是要靠银行贷款过日子,这还不如不开工,干脆吃社会救济。当然,国家只能发给低标准的基本生活费用,否则就无法促使企业搞好经营管理,提高生产效益。接着他又说,通货膨胀的情况就不是这样了。由于中国目前社会分配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个人收入水平悬殊不小,苦乐不均。少数办公司的有钱人根本就不害怕什么通货膨胀,而广大的工人、学生、干部、离退休人员等普通居民却无力承受巨大的通货膨胀压力。因此,国家要进行宏观调控,治理通货膨胀,这样才能保证社会稳定和改革发展的顺利推进。
经世济民理财人
作为教授,朱镕基院长满腹学问;作为国家副总理,他心里有一本帐。无论是谈中央,还是讲地方;无论是谈中国,还是论外国;无论是说从前,还是话今天;无论是谈财政、税收、银行,还是说工业和农业生产,他都能讲出一大串精确的数字。
谈到当家理财,他深有体会。中国是一个大家,连要一个比较精确的统计数字都十分困难,理顺各方面的财务关系更是不易。收不回的银行贷款烂帐,剪不断的企业三角帐,查不清的财务糊涂帐,确实让人头疼。谈到这里,朱院长开玩笑似地说:“过去那套财务制度是从苏联那里搬来的……传统会计制度的最大特点就是让你看不出到底是盈还是亏……”接着他论述了改革会计核算制度的意义和目标方向,主张中国会计制度应尽快与国际惯例接轨。最后他还着重强调了加速培养经济管理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透露中央已决定集中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尽快培养出30万名IPC(注册会计师)和30万名税务官员,并要进行统一的资格考试,要求他们懂得国际惯例并具有相应的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朱镕基院长的报告持续了近两小时,多次被热烈的掌声打断。
语重心长寄希望
庆祝大会在一曲《团结就是力量》的全体大合唱中结束。会后,朱镕基院长在清华大礼堂门前大草坪上接见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全体师生员工和返校参加院庆活动的校友,并与大家合影留念,我正好站在朱院长的身后。在摄影师推动旋转镜头之前,我跟朱院长握手问好,并笑着问他:“朱老师,我能否把您今天的报告整理成文加以报道?”他笑了笑说:“我讲的都是笑话。”说着他又笑了起来。
两个大长镜头自动转过去之后,朱院长站了起来,向前走了几步,突然又转过身来,似乎又想起了什么,只见他接过半导体扩音话筒,面对上千名青年学子,语调深沉地说道:“看到今天这么大的阵容,我很激动……我在想,如果你们每个人都能管好一家工厂,中国就有希望了!”
三月里的清华园,春意盎然,关不住的春色流溢着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