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中小企业创新能力亟待提升
众所周知,今日的珠三角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政府政策倾斜以及广东人勤苦耐劳的品格和精明的头脑,使得企业林立,产业异常发达。已经成为了中国市场经济最活跃最发达的地方。
然而,强大的制造力背后,珠三角的经济发展也存有一个挥之不去的隐忧:传统产业与技术创新结合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虽然产品制造业产值非常巨大,但增加值不高,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换句话说就是企业缺乏创新能力。
因此,这一切造成了制造力和竞争力不能划上等号,大多数企业还只是停留在被动加工的阶段,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还比较差,没有碰到疾风骤雨还好,一旦碰到就可能顷刻间无还手之力。
于是,如何把强大的制造力转化为强大的国际竞争力,就成为了摆在珠三角面前的急需破解的一道难题。
为什么同样的国际市场,广东出口下滑,而华东一些省市的出口却昂首阔步增长?
同样的广东,有些企业出口气势如虹,而有的企业却出现负增长?
为什么东莞这个以“三来一补”发家,并创造了“加工贸易神话”的出口大市,近年来为何出口的步伐慢了下来?
东莞市有关官员说得好,同是“IT大市”,但是在研发方面,东莞与深圳有差距。言下之意,东莞是真正的两头在外,只是一个大的加工基地,企业自身的研发实力较弱,无法适应新的形势下客户对代工企业的要求。尤其在“IT”业不景的现在,做OEM的企业订单剧减,开工不足,加上利润越来越薄,出口下降自是情理中事。
由此可见,珠三角中小企业未来面临的局势已经是“危机重重”,如果再不果断进行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持续增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话,将是非常危险的。
那么,珠三角中小企业创新的关键是什么呢?
对人力资源要实施有效激励
企业创新最关键的在于是否拥有创新型的人才,企业领导人是否能识别和用好创新型人才。因为,企业创新结果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创新型人才努力的程度,创新投入的成本与最终结果之间的投入产出比,也主要取决于创新型人才的创造性发挥的程度。
如何避免失败、减少失败,如何开创新的领域,如何开发能引导潮流的新技术、新产品,这都是要靠创新型人才的智力活动才能完成的。
因此,我们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企业拥有的创新型人才的数量和层次直接决定着企业创新的实力。引进创新型人才,企业的创新能力是明显增强,创新型人才的离开,企业创新能力则明显受损。
尤其是处于企业高层次的创新型人才,如参与决策者或技术骨干、营销骨干等,他们的引进或离开,往往会成为决定一个企业竞争力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浙江德力西集团就经常到世界上做配件电器最好的德国去找顶尖级人才,德国西门子、NBB公司等公司就是德力西集团的挖角对象。
浙江正泰集团也非常懂得建脑和借脑,他们经常从国企挖一些总工程师、退休厂长等高级人才过来、也经常从国家有关部委挖一些专业人员甚至院士,然后合理地配置这些社会资源,并伴随着体制改革,实现知识资本化和资本知识化。
在企业运营中,他们不断强化员工的学习能力,打造“学习型组织”,企业老板以自身作则,虚心学习,给人的整体感觉就是:观念创新、务实、诚信。从而塑造了一个非常良好的创新氛围。
同时,一个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其制胜法宝往往就是对人才的有效利用和激励。
何谓有效激励?顾名思义,企业创新的激励目标就是要将创新者的成果与所得回报结合起来,从而调动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员工的创造性。
企业激励机制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主要是:一方面通过建立一套公平竞争的机制,使创新型人才能够有机会发近创造性,脱颖而出。
另一方面,通过制定有利于企业创新的工作业绩评价机制,就能有效的鼓励员工提出新思维、新概念,鼓励员工发明创造。
但是,如果企业的评价机制过于刻板,员工没有探索的自由,他们只能循规蹈矩,这样就扼杀了员的创造性,也就削弱了企业的创新能力。
对于创新要勇于投入资本
决定一个企业是否能够具有持续增长的创新能力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这个企业是否能够敢于为创新投入足够的资本用于引进人才,引进技术。
但是我们不无遗憾的看到,由于目前普遍存在的“安逸”状态,多数珠三角加工企业认为不需要创新也能赚得一定的利润,因此,他们对于创新投资这一块普遍呈现出回避态度,而这恰恰就是使企业得不到创新的最根本缘由。
在此,我们不禁要提醒大家一个问题:为什么浙江企业这些年的发展突飞猛进?
答案很简单,其一就是取决于其敢于投入创新资金的举措。
譬如,正泰集团是温州最有影响力的民营企业,也是中国最大电器制造企业之一。19年前,这个企业产值不足1万元,如今却做到80亿元的产值,综合实力在全国民企中排行第四。
其成功的奥秘在哪里?
公司一位副总告诉我们:“企业的发展源于创新,我们每年将销售额的5%搞科研。”这意味着多少呢?以去年80亿元的产值(也是销售额)计算,公司每年投入的科研经费就达4个亿。
正如正泰集团公司董事长南存辉所说:正泰能超常发展,最关键在于科技创新。创新,就是温州模式的灵魂所在。持续的创新,就是正泰前进的发动机。
企业内部要建立科学的组织沟通体系
企业的组织沟通体系也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促进企业创新效率的重要因素。
经过权威机构调查发现,在一些创新能力较弱的企业内部,企业的纵向的沟通较少,占51.1%,而部门之间横向的沟通较少,占46.7%。
而企业创新能力强的企业,通常企业内部横向的沟通较多,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和越级沟通也较多。这是因为,各产门之间的沟通各种思想的碰撞,有利于拓宽思路,有利于创新灵感的产生。
许多创意的思想往往产生于一线生产工人、科研人员或营销人员的头脑中,如果按照等级制度诸级沟通的方式,他们的思想就要通过层层管理人员向上反映。
在这个过程中,基层管理人员往往得照章行事,由于他们各自的素质、水平、考虑问题的角度和视野的不同。所以,他们对这些创新思想的理解和价值判断就会出现很大的差异,有些创新思想按照常规就只能被判断为异相天开,或不切实际,因此就被扼杀在摇篮之中。
因此,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领导,往往比较重视来自基层的意见,那么这就需要在企业内部具有一个科学的组织沟通体系。
例如,素以创意闻名的迪斯尼公司就很善于激发职工的创新精神,该公司允许职工发展自己的兴趣并且及时与他们沟通,从而获得职工的创新成果。的美国迪斯尼公司年年举办的三次"员工献宝"大赛,允许不同级别的职工向总裁推销创意成果。迪斯尼公司也从中获得丰厚的收益。
因此,无论企业大小,无论何种处境,要想实现有效创新,搭建务实的、制度化的组织沟通平台绝对是行之有效的管理举措。
要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决定一个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还有一点,那就是企业文化氛围的对员工的感召性的激励。
通过调查发现,在一些创新能力较弱的企业内部,正是由于在这些企业的内部还没有真正形成鼓励创新的气氛。
因为,企业文化氛围是通过对企业内部环境(包括企业制度、工作程序等)的心理感受来影响员工的工作态度和作行为的。
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能够在企业内部营造一种温暖和谐、民主、公平的氛围,鼓励创新、鼓励大胆探索,为创新者营造一种较为宽松的环境。
在这样的气氛中,使员工充分感受企业对他们的关怀和温暖,感受到一种信任和尊重,使他们能够自觉意识到作为企业的一员,企业的发展与自己的利税息息相关,激发他们对工作的投入和创新积极性。
在民主宽松的氛围中,使每个员工的个性有充分伸展的自由和空间,使他们的思维能够经常跳跃出创新的火花,而不被传统和常规格化一势所封闭。在他们探索的过程中,能够得到积极的支持和帮助,不用提心失败会受到惩罚或遭受到讥笑,使创新型人才有信息坚持不懈地探索下去直至成功。
例如在宝洁的团队中,其董事长雷富礼永远像一块海绵,他主张所有的管理人员都应当具有开放的心胸和员工打成一片,倾听他们的真实地声音,与他们面对面的沟通交流。
在辛辛那提宝洁总部办公楼,第11层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一直是集团最高层官员的专属之地。
雷富礼上任后改变了一切,他把五大分部的经理都请出了第11层,让他们和自己部门的员工在同一层办公。
为营造开放式办公环境,他拆掉了该层的橡木墙,并把墙上19世纪的油画捐赠给当地美术馆,然后将空间一分为二,一半改建成集团领导层的培训中心,另一半成为他和两位高级助手的开放式办公区。
在宝洁总部每周一开例会的时候,各部门负责人可以随意坐在他们喜欢的位置上,围拢在一张大圆桌周围回顾上周的成果并讨论今后的计划。
每个人都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而雷富礼却是一个出色的聆听者和记录员。他把自己在例会中扮演着一个教练的角色。
他说:“我总是在寻求不同的组合,能使我们的团队获得更好的结果。”而在外人眼中,雷富礼就像一块海绵,他喜欢听到全部消息,
因为雷富礼的别具一格的管理风格和领导艺术,因此他听到的坏消息反而越来越少。”
这就是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的威力,在这样的氛围中,你的员工的创新思维就能获得极大限度的发挥。
相反,在压抑和专制的气氛中,员工只能循规蹈矩,只能按照常规思维和传统思维,不敢有半点突破,许多有创意的思想被及时地扼杀,员工的创新积极性受到挫伤。
表面上,看不出对企业利益有什么损害,但长期下去则会使企业的创新能力逐渐衰退,最后退出激烈的市场竞争。
所以,企业组织气氛就象花儿生长所需的阳光雨露,它可以滋润着创新不断地成长,不断地开花结果,如果缺乏它就会使创新渐渐枯死或夭折。
锐意创新,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培养进程的加快实施,珠三角中小企业,你还在等什么?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作者为泛德营销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顾问,联系电话:013978371319,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