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的问题是要什么样的牛肉
生活方式的变化可以促使日用商品向高档商品转化,也能使高档商品向日用商品或更差的方向转化。如果这种转化成本过高,那么又将如何处理呢?低成本的瘦牛肉在不断进口,从而使多汁的牛肉不得不重新定位。
肉牛的饲养场是美国农业的一个伟大的革新。为了达到预期的牛肉品质,在牛被宰杀的前一个月将牛关养起来,给其喂养处理过的粮食和激素。这使得美国的肉制品生产者能够将这种瘦牛肉加工成让世界各地消费者赞不绝口的高档牛排。
相比之下,阿根廷像其他南美国家一样,继续在草地上放养牛群,并且生产一种味道较强、更瘦、更小的牛排来满足其国内市场和美国罐装汤料及罐装牛肉市场。看来,健康生活的观念已提早来到这里。
随着90年代健康食品浪潮的涌起,阿根廷的低价牛肉正越来越成为美国餐馆和超市流行的食品。作为一种低胆固醇牛排,超值的阿根廷牛肉正获得有健康意识的消费者和就餐者的欢迎。在曼哈顿,为了满足肉类增长的需求,价格不菲的丁·德路卡和其他大规模的食品超市正迅速增加对阿根廷“天然牛肉”的订货量。Flying Cow公司的Claudio Ramos说:“这是一种直到现在才在美国出现的绝好的产品。”(华尔街日报,1998/5/26)
当普通的阿根廷牛肉在美国卖得高价和巨大的零售利润时,美国圈养的牛肉在阿根廷国内仍然是首选的高档消费品,并在批发市场上获得了15—20%的高额利润。于是,在全球营销中便出现了第一个购买悖论:美国的普通牛肉在阿根廷成了新宠,而阿根廷的普通瘦牛肉却在美国成了众人的宠爱。
直到最近阿根廷的牛肉出口一直受到严格限制,这种悖论在此之前没有成为一个战略问题。但是,去年美国开放了对阿根廷货物的进口,这种悖论才成了美国和阿根廷公司和行业协会间不得不解决的一个战略性问题,作为行业协会,它负责规范行业的品牌形象建设。
阿根廷牛肉生产商所面临的尴尬处境是:要么继续维持这种国内低价、国外高价的现状?或者挑战美国进口的普通牛肉并从美国引进肉牛的圈养系统?CSA,阿根廷最大的一家农业公司,正计划到年底圈养5000头肉牛。由于有美国技术和乔治·索罗斯的投资支持,CSA公司打算在国内外市场与美国的牛肉进行竞争。
对美国生产商来说,是否向从高价、高脂肪、多汁的牛肉向低价、低胆固醇的牛肉的转变呢?是否应该终止现有的养牛方式并回归到自然放养的方式呢?
对于肉制品工业来说,一个比价尴尬的问题是如何对美国的牛肉进行品牌形象宣传?它是否应该继续同意消费者消费圈养牛肉,还是着手改变在瘦牛肉方面的标准?对这个的解决之所以失败,原因是整个牛肉行业宣传的缺乏。当牛奶行业正在试图让所有的人都喝牛奶,猪肉行业也宣称猪肉是“另外一种白肉”时,牛肉行业却寂然无声。
这个行业有一个有趣的选择。阿根廷“天然牛肉”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听起来很有营养,另一方面,它需要使用大量的药物来控制像口蹄疫这样的疾病。美国牛肉工业可以通过要求阿根廷厂商提供药物和粮食方面的安全记录来保护自己免受阿根廷的“天然牛肉”的冲击,多汁的牛肉如果被认为比进口瘦肉更安全的话,它将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如果美国的生产商多开展关于“安全”主题的活动,一些关于“天然”和药物安全的公共意识将会对美国的牛肉制造业大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