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劳务资讯 - 盘点2004职场“四大变数”

盘点2004职场“四大变数”

回顾今年职场,与去年相比,已少了些骚动与不安,人才需求始终保持着比较旺盛和稳定的增长势头,但仍然充满了“变数”,其中四大现象令人关注。
    
     变数一:高薪美景不再
      
     这可能是2004年职场中最令人感到沮丧的消息了。调查显示,年资三年以下白领平均工资普遍不足3000元。
    
     虽然国内目前还存在很多比较热门的行业,其薪酬也保持着较高水平,但高薪的黄金期已经过去,其峰值已呈回落趋势。
    
     2004年,白领在工作上最重视的问题是稳定而不是发展,被炒的员工不再像往年那样“无所谓”,准备跳槽的也不再“潇洒”。据调查,2004年人均跳槽次数比往年有所下降,因为要找一份更理想的工作不再像往年那样轻而易举。
    
     受此影响,大学毕业生薪酬叫价越来越低,心态也越来越趋于务实和理性,甚至有点务实“过头”。今年有大学生甚至表示可以“零薪酬”就业,只要能给一个心仪的工作机会,单位可以在考察试用期间分文不给。据悉,今年大学生平均开价在1500元左右。
    
     变数二:外企热度下降
    
     “外企、大型国企、政府机关、私企”是往年大部分人的就业顺序。不过,今年国企、民企已逐渐赶上外企的步伐,成为求职者的“新宠”。
    
     近年来,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发展迅速,隐约与外企在劳动力市场呈鼎足而立之势。与此同时,希望到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工作的求职者人数呈不断上升趋势,而希望到外企工作的求职者人数不断下降。
    
     究其原因,是因为国企民企纷纷加入了人才争夺战中。随着运作的日益规范和竞争力的加强,很多优秀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的事业足以为人才提供宽广的发展空间,民营企业已成为就业市场上名副其实的一匹“黑马”,成了求职者的重要选择方向,并吸引了一批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加盟。与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相比,国内上市公司发布的职位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少,但对求职者来讲,上市公司却是极具吸引力的招牌。在外资企业缩减人员规模的大背景下,有实力的上市公司也成为优秀人才向往的雇主。
    
     而外资企业虽然用人需求随着经济发展也在增加,但能跨过外企门槛的人毕竟是少数。而且外企人员的需求层次有上升趋势,随着市场供应的变化,寻找未来的企业领袖成为高级人才访寻市场的主旋律,那些有着跨国企业工作背景和经验,深谙国企运作实践,并具有企业所需求的“领导潜质”的高级人才成为市场的“宠儿”。 
    
     变数三:54万人考公务员公务员仍吃香
    
     据人事部的消息,今年报考国家机关的人数突破54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其中取得考试资格的人数与计划录用人数的比例平均为37.3:1,有的职位高达100:1。
    
     报考公务员热,说明这一职业的吸引力在增强,但同时也反映出学子们的职业价值取向存在偏差。
    
     据人事部对89个城市的一项就业统计,公务员职位只为大学毕业生提供1%的就业岗位,但吸引了30%大学生的目光。
    
     不过,有关人士指出,公务员并不是“铁饭碗”,尽管目前绝大多数公务员职位采取录用制,但一旦连续两年考核不称职,同样要被“扫地出门”。
    
     变数四:“灰领”成新亮点
    
     继“白领”、“蓝领”、“金领”和“粉领”之后,“灰领”成为2004年职场一个新亮点。
    
     据了解,所谓“灰领”就是指既能动脑又能动手,具有较高的知识层次、较强的创新能力、掌握熟练的心智技能的新兴技能人才。目前,广告创意、会展策划、服装设计、软件开发工程师、装饰设计师等25个大类的岗位从业人员被定义为“灰领”人才。据称,目前职场中最稀缺的就是“灰领”人才,业内人士更预测:未来“灰领”将取代泡沫化的“白领”在职场走俏,成为才市新星。
    
     专家认为,有三类职业人最易发展成为“高薪灰领”。这三类职业人士包括:研发型、实施型、创意型。这些类型的人才掌握了相关行业专项技能,随着经验增长和技术的熟练,将迅速成长为“高薪灰领”。
    
     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大学生很难获得“白领”职位,又不愿当“蓝领”工人,“灰领”以相对的高薪和稳定性成为他们的择业首选,“高薪灰领”将成为他们极佳的发展方向。据悉,为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中遇到的高不成低不就的问题,“灰领”的职业发展将得到有关部门的扶持。 
    
     即将步入职场的天之骄子或是预备跳槽的人们,为最大程度地避免“入错行”悲剧的发生,现在最重要的是准备一个良好心态去适应你的工作环境,并能从中体会到快乐的滋味,不要为环境的变化而产生不好的工作状态。
    
    



劳务资讯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劳务资讯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