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空调市场 “洋马”得势
LG:做最成功的中国企业
LG电子中国总裁卢庸岳在谈到解决目前国内久胜不衰的价格战途径时说:“不要竞刮技术浮夸风,解决价格战的唯一选择是尽快掌握真正的核心技术,这在高端产品市场上尤其重要”。
在谈到中国市场时,卢庸岳表现出了非一般的理智:跨国公司如果只将中国当作销售市场,或仅在中国设立加工工厂,今天将丧失在中国的竞争力。可以说,今天中国市场的竞争也就意味着未来全球市场的竞争。
正是有了卢庸岳的清醒认识,LG全身心的投入了中国市场的开拓、布局。在价格策略上,LG采取了一条符合中国民情的群众路线,其价格体系比国内同类型主流品牌只高出100-200元左右,合理的价格、良好的国际品牌美誉度,这些对消费者造成了极大的吸引力;在宣传策略上,LG注重稳定性和持久性,等离子清新空调一直作为其主打产品,早期选择中国足坛名将杨晨作为形象代言人,有效的切入了国内消费者的心理。在今年,LG又聘请韩国影星金喜善作为形象代言人,再度提升了其国际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影响力。
今年在华北、华东等地,LG实现了80%以上的增长,在原先并不看好的西南、华南地区,也获得了突破性增长,成功的提升了在武汉、广州、重庆等地的市场知名度。据上海永乐新大陆店的一位导购员介绍:LG的牌子响、款式是数一数二、价格也不高。虽然上海人一贯看中的是日立、松下等品牌,但今年以来它每天的销量都能够排到前三名。
在LG的一份内刊上,记者看到:中国有句老话“家有千口,主事一人,主勤,则家兴……”对于公司更是如此。从当年力排众异进入中国市场,时任LG电子副社长的卢庸岳放弃了升任社长的机会,主动来到中国开拓市场,提出了要成为成功的中国企业而不是在中国取得成功的外国企业。从中,我们或许能够发现LG为何能够连续3年时间都保持在60%以上的增长速度。
松下:厚积而薄发
近年来,随着政府加速国内市场的全面开放,特别是加入WTO之后,一些国际企业纷纷追加、或加大在华的投资额度,从而在中国市场分一杯羹。
早在1994年,日本松下电器株式会社就进入中国内地市场,在广州率先成立了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成立之初,由于受到相关政策的影响,公司以中日股份合作形式,双方股份比例为4:6。随后在合资公司的增资过程中,由于中方拿不出足够的资金,中资比例降到13%,后又因其中一家中方股东退出,中资比例降至6.7%。2002年底,随着政策的再度放开,中资完全退出,松下在中国已经全面实现独资。
松下在华的独资掀起了其在不同领域全面抢夺市场份额的高潮。空调作为松下在华主要业务之一,近年来一直处于稳步发展势头。据松下空调总经理黑木和比幸介绍,03年松下空调被松下电器集团确定为“全球性战略基地”之后,获得了松下电器在产品研发、技术、资金、销售渠道、人才培养等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同时借助松下集团的海外品牌影响力及强大的销售网络,松下空调的出口销售得以迅速提升,在扩大生产能力的同时利用中国的劳动力优势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现的规模效应。截止7月底,松下空调共销售90万套,是去年同期的240%,其中出口38万套,这一业绩让许多国内同行刮目相看。
新的一年,黑木和比幸表示,松下将进一步加强网络布置渠道建设,利用技术优势加大产品开发。
思考:洋品牌发力弊大利大
今年,日立、三星等洋品牌在华东、华南等区域市场也取得了较大增长。日立在上海已经连续几年创造了销售第一的佳绩,在华南的福建地区同时保持30%的增幅。而三星则在苏州、无锡等地的销售取得很大的突破,特别是其出口增长迅速,今年有望突破40万套。
这些洋品牌的出色表现,在为新年度的空调市场带来了希望和动力的同时,也给国内各个空调厂家提供了可借鉴、参考的宝贵经验。在参与市场竞争时,洋品牌所具有的技术领先性、丰富的市场操作经验、卓越的经营理念都构成了对国内空调企业的极大冲击。尽管目前国内空调企业占据着大部分的市场份额,但未来几年随着洋品牌对中国市场操作成熟度的不断加强、在华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大举蚕食空调市场份额也将为期不远。
在与洋品牌的共同竞争中,国内空调企业需要及时学习其在技术开发、市场开拓、网络维护、发展方向等多方面的优点,探索国内空调市场究竟怎么做?国外的一套先进理念怎样才能与中国市场的实际情况相融合从而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空调发展之路?随着新一轮市场竞争的全面展开,洋品牌发力对于我们是压力,更是竞争带来的推动力。
原载:《中国电子报》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